使用 MCU STM32 NUCLEO 進行數位控制的全橋直流-交流轉換器

為什麼要使用MCU數位方法來控制直流-交流轉換器,而不是使用普通的類比IC來進行控制呢?
  1. 靈活性和可編程性: MCU具有軟體可編程的特性,能夠根據需要靈活調整控制策略和參數,實現不同的功能和行為,並且可以進行即時更新和修改。
  2. 即時性和可靠性: MCU具有較高的處理速度和即時性,能夠實現快速的控制反應,並且可以實現更精確的控制。這對於需要即時調整的應用場景非常重要,例如直流-交流轉換器需要根據輸入電壓或負載的變化進行快速調整。
  3. 成本效益: MCU的製造成本通常相對較低,而且可以節省設計空間,因為它們在同一個芯片上集成了多個功能。這使得使用MCU控制直流-交流轉換器在成本上更具競爭力。
  4. 集成度和功能豐富性: MCU通常集成了多種功能,例如數位輸入/輸出(I/O)、通信介面、計時器等,這些功能有助於實現更完整和複雜的控制系統。相比之下,普通的類比IC通常只提供有限的功能,需要額外的外部元件來實現較複雜的控制。

控制直流-交流轉換器的步驟如下所示:

硬體設計:

  • 選擇適合的MCU,例如STM32 NUCLEO,考慮其處理能力、輸入/輸出介面、通訊介面等特性。
  • 設計適當的驅動電路,將MCU的輸出連接到直流-交流轉換器的控制端,以便控制轉換器的開關元件。
  • 如果需要,連接感測器以及其他必要的電路元件,以實現監控和保護功能。
軟體設計:
  • 編寫MCU的控制程式,通常使用C、C++等程式語言。
  • 根據轉換器的控制方式,設計適當的控制算法,例如脈寬調製(PWM)控制、諧振控制等。
  • 實現必要的保護機制,例如過電流保護、過壓保護等。
驗證和調試:

  • 燒錄程式到MCU中。
  • 通過測試和調試確保控制系統的正常運作,包括功能驗證、性能測試等。
部屬和優化:
  • 部署控制系統到實際應用中。
  • 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優化和調整,以確保系統的性能和穩定性。

系統流程圖如下圖所示:



系統說明 :
當系統開始時,首先檢查 ADC 轉換是否完成。如果尚未完成,則等待完成;一旦完成,則計算交流側電壓的頻率以及該週期的有效值。接著判斷是否需要進行保護程序。若需要,則清除所有 PWM 模組訊號,將所有 PWM 中斷副程式使用的變數歸零重置,然後結束 PWM 中斷。若不需要保護,則繼續執行 PWM 中斷副程式,更新狀態觀察器的預測值,並根據這些預測值執行電壓迴圈和電流迴圈計算。同時,更新該次責任週期的前饋計算值,最後更新責任週期的結果,並結束系統。

★博文內容均由個人提供,與平台無關,如有違法或侵權,請與網站管理員聯繫。

★文明上網,請理性發言。內容一周內被舉報5次,發文人進小黑屋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