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chip千兆以太網設計指南

本文旨在幫助客戶使用Microchip的10/100/1000 Mbps以太網器件系列設計PCB。將提供有關PCB布線的建議, PCB布線是保持信號完整性和減少EMI問題的關鍵環節。涵蓋以下主題:

  • 通用PCB布線指南
  • USB布線指南
  • 以太網布線指南
  • EMI注意事項
  • ESD注意事項
  • 常見布線問題疑難解答


一、通用PCB
布線指南

電源注意事項

  • 確保足夠的電源額定值。確認所有電源和穩壓器都能提供所需的電流大小。
  • 電源輸出紋波應限制在50 mV以下(為了獲得最佳性能,最好小於10 mV)。
  • 所有電源和地平面上的噪聲水平應限制在50 mV以下。
  • 鐵氧體磁珠的額定電流應為預期提供電流的4-6倍。另外,還應考慮因溫度產生的降額。

器件去耦

  • PCB裝配上的每個高速半導體器件都需要去耦電容。每個電源引腳都需要一個去耦電容。
  • 去耦電容值取決於應用。典型的去耦電容值範圍為0.001 μF至0.1 μF。
  • 總去耦電容應大於提供給數字輸出緩衝器的負載電容,以避免將噪聲引入電源。
  • 通常,選擇II類介電電容進行去耦。首選方案是X7R介電陶瓷電容,因為它具有出色的穩定性、合理的封裝尺寸以及優異的電容特性。設計人員的第二個選擇是X5R介電電容,因為它具有出色的穩定性。但是, X5R在封裝尺寸與電容特性方面可能會存在一定的限制。考慮去耦電容特性時,低電感至關重要。
  • 每個去耦電容都應儘可能靠近要去耦的電源引腳。
  • 所有去耦電容引線應儘可能短。最佳做法是將電容直接連接到地以及頂層的電源引腳。如果不得不使用過孔,則焊盤到過孔的連接長度應小於10 mil。走線連接應儘可能寬,以降低電感。
  • 強烈建議考慮通過兩個過孔連接所有旁路電容的地,以極大地減小該連接的電感。

PCB旁路

  • 旁路電容應放置在靠近PCB上所有電源入口點的位置。這些電容從高速數字負載吸收高頻電流。
  • 設計中的所有電源連接和所有穩壓器均應使用旁路電容。
  • 旁路電容的值取決於應用,由電源的頻率以及負載瞬態幅值和頻率決定。
  • 所有旁路電容引線應儘可能短。最佳做法是將電容直接連接到地以及頂層的電源引腳。如果不得不在表面貼裝焊盤外使用過孔,則焊盤到過孔的連接長度應小於10 mil。走線連接應儘可能寬,以降低電感。
  • 強烈建議考慮通過兩個過孔連接所有旁路電容的地,以極大地減小該連接的電感

圖1: PCB旁路技術示例

PCB大電容

  • 必須適當利用大電容,以將開關噪聲降至最低。大電容有助於保持恆定的直流電壓和電流大小。
  • 設計中的所有電源平面和穩壓器均應使用大電容。
  • 所有大電容引線應儘可能短。最佳解決方案是在表面貼裝焊盤內使用平面連接過孔。在表面貼裝焊盤外使用過孔時,焊盤到過孔的連接長度應小於10 mil。走線連接應儘可能寬,以降低電感。
  • 遵循良好的設計原則,只要在電路中使用鐵氧體磁珠,就應在鐵氧體磁珠的每一側放置大電容。
  • 如果在USB連接器上使用鐵氧體磁珠來對VCC進行濾波,則建議不要在USB連接器側使用大電容。這是限制USB電路浪涌電流的一種嘗試。 Microchip強烈建議在鐵氧體磁珠內側使用4.7 μF的大電容。

PCB層策略

  • 所有以太網LAN設計至少使用4層PCB。
  • 在典型的 PCB 層疊結構中,頂層(元件側)為信號,第 2 層為固定連續地平面,第 3 層為固定電源平面,第 4 層為另一個信號。第1層被視為主要的關鍵布線和元件層,因為其正下方是固定數字地平面。另外,第1層不需要通過過孔來連接位於第1層的元件。
  • 所有PCB走線(尤其是高速和關鍵信號走線)應在固定連續地平面層相鄰的第1層上布線。這些走線必須具有連續的參考平面,才能滿足其整個傳導長度的要求。應避免信號走線穿過平面分割處( 圖2),因為這會導致不可預測的返迴路徑電流,並且可能引起信號完整性問題以及產生EMI問題。如果不得不穿過參考平面中的分割處,請考慮添加拼接電容。
  • 需要將以太網機架地平面與數字地平面分離。
  • 避免在PCB設計和系統設計中形成接地迴路。
  • 為了便於布線並最大程度減少信號串擾問題,多層設計中的相鄰層應以正交方式布線。

圖2:信號穿過平面分割處的示例


推薦的層疊布局

  • 四層板
- 信號1(頂層)
- GND
- 電源平面/GND
- 信號2
  • 六層板
- 信號1(頂層)
- 電源平面/GND
- 信號2(最適合時鐘和高速信號)
- 信號3(最適合時鐘和高速信號)
- GND
- 信號4

信號完整性問題

  • 根據需要為所有高速開關信號和時鐘線提供交流端接。在走線的負載端進行上述端接。隨著PCB上走線長度的增加,這一設計問題變得更加關鍵。
  • 提供阻抗匹配的串聯端接,以最大程度地減小關鍵信號(地址、數據和控制線)中的振鈴、過沖和下沖。這些串聯端接應位於走線的驅動器端,而不是走線的負載端。隨著PCB上走線長度的增加,這一設計問題變得更加關鍵。
  • 儘量減少在整個設計中使用過孔。過孔會增加信號走線的電感。
  • 請務必查看整個PCB設計,了解是否有走線在任何參考平面切口上方穿過。這很有可能會引起EMC問題。
  • 通常,應查看所有信號串擾設計規則以避免串擾問題。確保走線間有足夠的間隔,以避免串擾問題。
  • 也可使用保護走線來最大程度地減少串擾問題。

PCB走線注意事項

  • 避免在高速數據走線中使用90度角。這類角度會影響走線寬度和快速信號的阻抗控制。
  • 要使 PCB 走線能夠提供所需電流量,應為其設計合理的寬度。在頂層或底層的局部區域中使用迷你平面,這樣可確保提供足夠的電流。
  • 連接任何電源平面或地平面的所有元件引線應儘可能短。最佳解決方案是在表面貼裝焊盤內使用平面連接過孔。在表面貼裝焊盤外使用過孔時,焊盤到過孔的連接長度應小於10 mil。走線連接應儘可能寬,以降低電感。這包括為電源層供電的任何鐵氧體磁珠以及為電源層供電的熔絲等。

晶振電路

  • 將所有晶振電路元件置於頂層。這將使所有這些元件及其走線以同一數字地平面為參考。
  • 儘可能將所有晶振元件和走線與其他信號隔離。晶振對雜散電容和其他信號的噪聲敏感。晶振還可能干擾其他信號並引起EMI噪聲。
  • 負載電容、晶振和並聯電阻應靠近彼此放置。負載電容的接地連接應較短,並遠離USB和VBUS電源線的返回電流。負載電容的返迴路徑應連接到數字邏輯電源的地平面。
  • 從以太網器件到晶振、電阻和電容的PCB走線應在長度上匹配,彼此應儘可能靠近,同時保持最短的路徑。長度匹配的優先級應高於最短的路徑長度。
  • 驗證晶振電路在應用的整個工作範圍內工作時是否符合規範( +/-50 PPM)。這包括溫度、時間和應用容差。

接地標誌(外露焊盤)中的過孔

  • 在GND標誌上打滿過孔,以確保到地平面的熱連接和電氣連接良好。地平面應為1 oz或更高值,以確保器件具有固定的GND參考。這將有助於降低GND噪聲並為器件提供理想的散熱效果。 圖3給出了標誌焊盤中的接地過孔區示例。

圖3: 標誌焊盤中的接地過孔區示例


二、USB
布線指南

對於具有USB接口的Microchip以太網器件,以下內容適用:

  • USB線受USB 2.0和USB 3.0規範限制。
  • AN26.2中還詳細介紹了所有其他布線應用說明,下載地址:http://ww1.microchip.com/downloads/en/AppNotes/an262.pdf


三、以太網布線指南

以太網差分對

  • 每個TRxP/TRxN信號組都應作為差分對布線。這包括從RJ45連接器到LAN器件的整段走線。
  • 單個差分對應儘可能靠近布線。通常,在開始計算阻抗時,選擇最小的走線間距( 4-5 mil)。然後調整走線寬度以獲得必要的阻抗。
  • 差分對應構造為100Ω受控阻抗對。
  • 差分對應遠離所有其他走線布線。嘗試使所有其他高速走線與以太網前端保持至少0.300英寸的距離。
  • 確保器件與RJ45之間的對內和對間偏移分別小於50 mil和600 mil。
  • 差分對的長度應儘可能短。
  • 儘可能不要過孔。如果使用過孔,請保持最小值並始終匹配過孔,以便平衡差分對。
  • 最大程度減少層變化。儘可能使差分對以相同的電源/地平面為參考。
  • 通常,將千兆位以太網的四個差分對連接到RJ45連接器時,至少有一對需要通過過孔連接到相對的外部層。在這種情況下,必須確保電路板另一側(通常是第4層)上的布線經過對地阻抗較低的連續參考平面。切勿越過平面邊界布線。
  • 為獲得最佳抗擾度,布線時儘可能使每個差分對互相遠離。
  • 端接應始終使用與差分布線相同的參考平面。
  • 應先對差分對進行布線。確定布線後再添加端接。只需將端接“放在”差分布線上即可。
  • 以太網前端的所有電阻端接應具有1.0%容差值。
  • 以太網前端的所有電容端接都應具有嚴格的容差和高質量的電介質。
  • 為了實現最佳分離效果,可以通過在差分對之間插入地平面孤島來進行實驗。應使該地平面與任何走線的間距保持為電解質距離( PCB內銅層的間距)的3至5倍。
  • 如果存在埠串擾問題,則可以使用上文所述的相同分離技術來分離不同的以太網埠。可以在以太網通道之間插入地平面。應使該地平面與任何走線的間距保持為電解質距離的3至5倍。
圖4: 晶片到磁件差分對布線示例


圖5: 磁件到RJ45差分對布線示例



RJ45連接器

磁件能夠隔離本地電路和以太網信號連接的其他設備。 IEEE隔離測試在隔離側施加壓力,以測試隔離的介電強度。隔離繞組的中心抽頭有一個“Bob Smith”端接,通過75Ω電阻和1000 pF電容連接到機架地。端接電容應具有3 kV的電壓容差。

要通過EMI兼容性測試,可參考以下實用建議:

  • 建議將RJ45連接器的金屬屏蔽層連接到機架地以減少EMI發射。
  • 為了進一步減少EMI問題,可以在適當平面之間放置帶狀線來代替外層的微帶線。請注意,將帶狀線直接放在彼此的頂部可能會導致通道之間出現電容耦合。不過,對於差分對,這種耦合可能是有益的。
  • 最好不要使電路地平面與形成耦合的機架地重疊,而應使機架地成為一個隔離孤島,並在機架地和電路地之間留出空隙。在機架地和電路地空隙上放置兩到三個1206焊盤。這樣就能通過實驗選擇合適的感性、容性或阻性元件,以通過EMI發射測試。 1206焊盤的位置應儘可能靠近電路板上的電源入口,以使兩個地之間的電流遠離任何敏感電路。
  • 為了最大程度提高ESD性能,設計人員應考慮選擇不帶LED的RJ45模塊。這將簡化布線並允許以太網前端中具有更大的間隔,以改善ESD/敏感性性能。
  • 此外,還可通過使用表面貼裝觸點 RJ45 連接器來提高 ESD 性能。這可以簡化布線並允許以太網前端中具有更大的間隔,以改善ESD敏感性性能。
  • 分立和嵌入式RJ45和磁件模塊的元件放置:
- 以太網器件與磁件之間的距離應小於1英寸。如果無法實現,則最大值不得超過3英寸。
- 磁件與RJ45之間的距離應小於1英寸。
- 從以太網器件到RJ-45連接器測得的差分對的總長度應小於4英寸。

磁件

  • 以太網的磁件可以是集成的,也可以是分立的。建議使用分立模塊以更好地控制EMI。
  • 磁件模塊對IEEE和電磁發射的總體合規性具有關鍵影響。有時,即使元件符合基本規範,也可能導致系統無法通過需要與其他元件進行交互的IEEE測試。新的磁件模塊應經過仔細驗證,以避免出現此問題。
- 用於1000BASE-T以太網的磁件模塊與為10/100 Mbps設計的模塊相似,但前者有四個差分信號對而不是兩個。使用以下準則來驗證特定的電氣規範:
- 驗證100/1000BASE-TX在2 MHz至40 MHz之間的額定返回損耗是否為19 dB或更大值。
- 驗證100BASE-TX在80 MHz時的額定返回損耗是否為12 dB或更大值(規範要求大於或等於10 dB)。
- 驗證1000BASE-TX在100 MHz時的額定返回損耗是否為10 dB或更大值(規範要求大於或等於8 dB)。
- 驗證100BASE-TX在100 kHz至80 MHz之間的插入損耗是否小於1.0 dB。
- 驗證1000BASE-T在100 kHz至100 MHz之間的插入損耗是否小於1.4 dB。
- 驗證相鄰通道之間的串擾隔離是否至少為30 dB(通過150 MHz)。
- 驗證高壓隔離是否為15000 Vrms。(不適用於分立磁件)。
- 直流偏置為8 mA時,發送器OCL應大於或等於350 μH。
  • 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ESD性能,設計人員應考慮選擇分立變壓器,而不是集成磁件/RJ45模塊。這可以簡化布線並允許以太網前端中具有更大的間隔,以改善ESD/敏感性性能。
  • 使用分立磁件時,務必使用端接:四個 75Ω 端接用於線纜側中心抽頭,未使用的引腳連接到 EFT(電快速瞬變)電容。
  • 使用連接到地平面的EFT電容以及75Ω端接。建議值為1500 pF/2 KV或1000 pF/3 KV。
  • 電容與走線和元件的間距至少應保持50 mil。
  • 實現地分割以進行高壓安裝(不需要集成磁件)。通常,在 PCB 上磁件到 RJ45 連接器的中間區域清除所有平面。TRxP/TRxN對應是這一清除區域中僅有的走線,從而形成LAN應用所需的高壓勢壘的一部分。
  • 阻抗不連續會導致意外的信號反射。最大程度減少過孔(信號通孔)和其他不規則傳輸線的數量。如果必須使用過孔,合理的做法是每段差分走線經過兩個過孔。

ETHRBIAS/ISET

ETHRBIAS/ISET電阻設置內部參考電流源。因此, ETHRBIAS/ISET引腳是一個高阻抗節點,在ETHRBIAS/ISET走線上產生的任何噪聲都會直接影響內部參考電流,從而對眼圖質量造成負面影響。 ETHRBIAS/ISET 電阻應放置在靠近ETHRBIAS/ISET引腳的位置,並且接地迴路應儘可能短且直接連接地平面。電阻走線應非常短,並與附近的走線隔離。


四、EMI
注意事項

PCB EMI設計指南

  • 在原理圖和PCB設計周期中都必須考慮如何實現EMC設計。
  • 最好從產生EMC的根源解決EMC問題。

標識關鍵電路

  • 發射——時鐘、總線和其他重複電路。
- 如果使用晶振,則確保熱引線儘可能短且匹配。
- 向時鐘振盪器添加較小的阻尼電阻或鐵氧體。
- 控制時鐘布線。
- 當心有噪聲的振盪器模塊。
- 如有可能,應避免使用振盪器。振盪器會增加EMI、功耗和抖動。
- 如有可能,應使用晶振。
  • 抗擾度——復位、中斷和關鍵控制線。
- 向電路輸入端添加高頻濾波器。
- 控制走線布線。
- 不要使高速信號走線穿過任何平面分割處。

謹慎選擇需要考慮EMI的器件

  • 越慢越好——上升時間和時鐘。
  • 對於信號和電源,使用高速CMOS時需要小心。

電路板設計

  • 多層板在發射和抗擾度方面的性能要出色得多。
  • 不要在電源和地平面中嵌入走線。

密切注意電源去耦

  • 用高頻電容為每個器件去耦。
  • 使用高頻電容旁路電路板的每個電源輸入。
  • 電容引線應儘可能短。
  • 為了在超高速設計中改善噪聲和EMI,可以組合使用0.1 μF、 0.01 μF和容值更低的電容。

I/O電路注意事項

  • 信號、電源和地是通過I/O的三個EMI路徑。
  • 向所有I/O線路添加高頻濾波器,即使是慢速線路也是如此。
  • 正確實現I/O平面的隔離。


五、ESD
注意事項

  • RJ45連接器必須具有金屬屏蔽層,以確保最高的ESD性能。
  • RJ45連接器的金屬屏蔽層必須直接連接到系統機架地平面的兩個點。
  • 必須在磁件到RJ45連接器的中間區域清除所有電源平面和非以太網走線。間隔至少應保持0.250英寸。
  • N/S和E/W磁件的固定方式不同;因此,磁件的選擇和位置對於ESD性能至關重要。
  • 正確布局高壓勢壘。
  • 選擇帶有機架接地片的特定RJ45連接器,並將它安裝在遠離8引腳連接的位置,這已被證實是ESD的最佳配置。
  • RJ45連接器相對於其他連接器和整個PCB的位置對於整體ESD性能非常重要。
  • 確保與高壓勢壘區域相關和位於其中的所有電路僅以機架地為參考。高壓勢壘區域中的LED、電容和反並聯二極體如果以數字地為參考,會對高壓勢壘帶來不利影響(見圖6)。

圖6:高壓勢壘——延伸到磁件的中間位置

  • 電源電壓線應與其返回線緊密纏繞在一起。
  • PCB的所有電源入口都必須正確旁路,儘可能靠近PCB上的電源連接器。
  • 接地連接應遠離敏感電路。這種策略將迫使ESD流遠離敏感電路,並將其引向地。
  • 整個設計中的所有信號走線均應保持最短。考慮向長度超過12英寸的信號線添加數字地“保護走線”。
  • 如果允許 ESD 進入數字地平面,則可能導致數字接地層發生“接地反彈”。這可能導致意外的系統行為和 / 或系統故障。應盡一切努力確保不允許任何ESD源進入PCB上的任何數字地或電源平面。


六、常見布線問題疑難解答

  • 差分對內的兩條走線不對稱。

不對稱會產生共模噪聲並使波形失真。兩條走線應經過相同的元件和/或過孔,並且與以太網晶片保持相同距離。

  • 差分對內的兩條走線的長度不相等

不相等會產生共模噪聲,這將使發送或接收波形失真。

  • 以太網晶片和磁件之間的距離過長。

FR4玻璃纖維環氧樹脂基板的走線過長會使模擬信號發生衰減。此外,如果走線長度超出4英寸標準,就會加劇阻抗不匹配的情況。

  • 在靠近其中一根差分走線的平行位置布置其他走線。

接收通道上的串擾會導致長線纜誤碼率( Bit Error Rate, BER)性能下降。發送通道上的串擾會導致過多的EMI發射,並可能導致長線纜上的發送BER性能變差。其他信號應與差分走線至少保持0.3英寸的距離。

  • 一對差分走線的布線位置過於靠近另一對差分走線。

離開以太網晶片後,走線對應與其他走線對保持0.3英寸或更大的距離。走線進入或離開磁件、 RJ-45連接器和以太網晶片的鄰近區域時除外。

  • 使用低品質磁件模塊。
  • 差分走線阻抗不正確。

如果差分阻抗與目標值稍有差距,則採用短走線可減少問題的發生。

★博文內容參考自 網站,與平台無關,如有違法或侵權,請與網站管理員聯繫。

★文明上網,請理性發言。內容一周內被舉報5次,發文人進小黑屋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