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ESD能力的发展趋势与应对

关键字 :ESDSemtech

本文我们将探讨以下内容:

  • 芯片片内防护能力与摩尔定律的关系

  • 防护器件是否真的可有可无?

    所周知,IC(集成电路)的发展遵循着摩尔定律,已经持续了超过半个世纪。摩尔定律指的是: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
    而如今,顶尖的光刻技术已能顺利实现5nm芯片的量产,未来还将朝着3nm1nm甚至更小的线宽发展。
    摩尔定律告诉我们,芯片行业要向前发展,必定要用到更小的线宽技术。而更小的线宽对于芯片来说,也暴露出一个致命的问题:ESD免疫力大幅下降。

    线宽减小对片内ESD能力的影响 I

    通过片内ESD的防护经验,我们知道,要想芯片达到同样等级的ESD防护能力,片内所需的单位防护面积是少不了的。随着芯片内部的线宽越来越小,要想实现同样HBM下,2KV的ESD能力,在0.13um制程下,只需占用5%的单位面积,而到了7nm制程下,会达到惊人的58%。这种情况对于任何厂家来说,成本上都难以接受。


线宽减小对片内ESD能力的影响 II


芯片行业的发展趋势表明,更小线宽的芯片必将面临着更弱的ESD防护能力。JEDEC和ESDA协会也都同意将45nm制程下,片内ESD的防护标准由原来的HBM 2KV 下调至1KV。而对于更小线宽的制程,片内ESD的防护标准也还会继续下调至500V,甚至更低。
这也意味着,片内的ESD能力离我们系统的要求越来越远,而片外的ESD防护势在必行。

芯片ESD能力变弱的应对
那我们该如何应对线宽减小对芯片ESD防护带来的挑战呢?
答案很简单:外加合适的保护器件。



对于片内的ESD防护,我们不能把它看作唯一的防护手段,而应看作次级防护。
外加保护器件的好处是,它可以放置在接口处,当外部有瞬态能量过来的时候,可以第一时间导到地上去,从而减小了能量的耦合与辐射的干扰。

总结
芯片遵循着摩尔定律发展的同时,其片内的ESD能力却在逐步下降。随着片内ESD保护的难度系数及成本越来越高,业界面临的现实情况就是只能牺牲片内的ESD防护能力;而对于我们整机ESD要求不变、甚至加严的要求来看,片外的ESD防护必将是不可或缺的。

★博文内容参考自 网站,与平台无关,如有违法或侵权,请与网站管理员联系。

★文明上网,请理性发言。内容一周内被举报5次,发文人进小黑屋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