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化資產:解開循環經濟之潛能

前言

       廠商不再賣「產品」、消費者不再「消費」,一場顛覆傳統行銷管理與產業經濟的工業革命,正蓄勢待發地改變歐美企業,製造業最紅的名詞將是「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

       工業革命歷經近250年,「循環經濟」的概念正在形成一種趨勢,越來越多的企業轉型,邁向「今日產品就是明日的資源」的新營運模式,預期在21世紀不久的未來,循環經濟將成為跨國企業的主要生產模式。

       近年來,循環經濟商業模式在歐洲與美國能見度愈來愈高,麥肯錫顧問公司、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WEF)與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共同產出的分析報告指出,循環經濟可在5年內創造5億美金的淨收益、10萬個新工作,並避免1億噸的材料浪費,及讓全球每年省下1兆美元材料成本的潛力。在全球的製造業再製造、歐洲的回收產業增加超過100萬的潛在就業機會。

 

推動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理念創造新價值

       循環經濟之理念為強調技術、組織、社會等層面的創新,以影響經濟體系的價值鏈(自然資源的使用與消費最佳化),並重新檢視產品設計、生產、銷售、回收、再利用各階段創造價值的空間。而循環經濟之實現方式共有以下6種:

編號

方式

說明

1

重新設計

(Redesign)

從源頭改善,重新設計;於產品設計階段系統化的考慮資源重複使用,以利回收與材料有效地復原,避免浪費。

2

循環加工

(Circular Processing)

依產品狀況不同,藉維修、再利用、翻新、再製造等過程有效地運用能資源,使產品與資源的價值最大化,創造企業與消費者雙贏。

3

循環農業

(Circular Agriculture)

生質材料、有機廢棄物等可藉由厭氧消化、堆肥、焚燒等方式釋放其價値,並讓養分回歸大地,營造永續的農業環境。

4

封閉循環

(Closing the Loop)

現行回收機制除了耗能、污染外,回收率也有很大的成長空間。若能妥善規劃利用,可創造龐大的商業利益。

5

合作

(Collaboration)

共生(Symbiosis):A產業的廢棄物可能是B產業必要的能資源,透過互惠網路連結,降低環境衝擊與節省廢棄物處理成本。

共享(Sharing):結合資訊科技和網路社群,以分享、交換、租用等營運模式更有效率地運用地球有限資源的生活。

6

創新商業模式

(Innovative Business Model)

透過產品與商業模式的創新、重新設計,才能跨越門檻,充分展現價值,並與市面上高效率、低成本的線性製造商品競爭。

   

       此外,推動循環經濟的4大核心元素分別為:產品設計、逆向物流(reverse logistics)、商業模式、物聯網技術與政策法規等配套措施。同時具備四個元素,才能實現循環經濟,延長產品停留在供應鏈系統的時間,極大化回收再利用比率與次數,企業才能創造商機。

 

運用智慧資產(Intelligent Assets)提升競爭力

       國際智慧資產組織(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WIPO)將智慧資產定義為「源於心靈的創作」,而現今知識經濟時代,以知識累積所構成的智慧資產,已成為企業主要資產與競爭力之重心。相對於廠房、設備、土地等有形資產,智慧資產屬於無形資產,約可區分為三類,包括:(1)對外之資產,如商標、商譽及客戶關係;(2)對內之資產,如專利、著作權、營業秘密、工作流程與內部組織架構等由內部員工所創造之智慧成果;(3)員工個人能力,如於研發、生產、管理、客服等部門之員工素質。對企業而言,擁有智慧資產固然重要,但如何有效管理及善用智慧資產,才是企業必須關注之議題。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正是應用智慧資產的重要模式之一,越來越多的研究表示,物聯網透過改善製造和配送過程等作業,使產品使用的方式顯著轉變,提供了一個萬億美元的機會,可望在未來改寫全球商業模式。以如此系統性的變革角度來看,物聯網將成為新的虛擬化基礎架構,連動資源的供應鏈使用和運作。

 

循環經濟與智慧資產之相互作用打造創新機會

       企業已經啟動循環經濟和智慧資產之間的相互應用模式,即循環經濟物聯網。透過打破既有的產品製造和消費使用的隔閡,可提供各行業重新思考營運和價值鏈的模式,包括製造業、能源與公用事業、環保設施、基礎建設事業、物流業、廢棄物管理事業、農業及漁業等,也涵蓋營運中的企業和將新起的創業者。

       循環經濟可幫助經濟脫鉤與資源消耗並創造價值,進而改變經濟關係並產生正面的效益,以下說明循環經濟與智慧資產之驅動因素間相互作用而創造之價值與機會。智能資產的驅動因素共有3項,循環經濟的驅動因素則共有4項,相互作用之影響實例與創造價值彙整如下表所示。


 

驅動因素

1.資產的定位

2.資產的條件

3.資產的可利用性

驅動因素

1.延長資源的使用週期

・ 透過更換壞掉的零件延長資產的使用週期

・ 規劃最佳路線避免車輛磨損

・ 預測資產維修和更換零件的時機

・ 更改使用模式以減少磨損

・ 從細微的產品使用訊息改善產品設計

・ 從使用模式上優化產品的尺寸、供電,及能源系統

2.提高資產或資源的利用率

・ 規劃路線減少行車時間提高使用率

・ 迅速的共享基本資源

・ 透過預測使維護停機時間最短化

・ 用於農業精準的使用投入劑量(如肥料和農藥)

・ 自動連結可用的資源並分享給下一位使用者

・ 透明化可用空間利用(如停車場),減少浪費(如擁塞)

3.透過資源循環或級聯循環

・ 加強物質循環規劃

・ 再利用市場上耐用的商品和材料

・ 預測並最佳化的生產製造

・ 透過和其他資源的比較,準確評估資源價值

・ 精準未來資源再製造的循環

・ 改善不再被使用的資源,回收、再利用或重複使用

・ 數據化市場可提供二次材料

4.再生自然資源

・ 生物營養素的自動化配送系統

・ 自然資源的自動定位追蹤,如魚類或瀕臨絕種的動物

・ 立即辨識土地貧脊情形

・ 自動評估生態環境,如魚類大小、森林生產力或者珊瑚礁健康狀態

 

透過實際行動發展商機

       我們需要透過實際行動來創造機會,以下將說明企業本身及政府單位可執行之實際作為:

       1.企業本身

(1)  開發技術能力

       企業在建立最佳的決策和執行方案機制時,需要正確的認知、技術和能力。而建立在此機制上有幾個階段任務(建立基礎資訊、傳遞訊息、彙整、分析和執行),企業可從各階段過程中持續優化資源生產力。

(2)  適應融資模式

       透過智慧資產啟用循環經濟的商業模式可能會打破多數企業原本的融資模式(包括資本結構、會計制度和價值評估方式)。透明化資訊將會更精準的評估金融價值並影響供應商與客戶間之平衡,因此,未來的資產負債情形將有明顯差異。而共享模式將改變客戶和供應商對於商業模式資金的需求,如此將會改變資本市場。

(3)  建立靈活的商業模式

       物聯網能夠即時的優化盈利能力,企業需要調整其戰略和行動以因應競爭對手在市場上的快速變化。

(4)  投入人才

       用來收集大數據的軟硬件設施投資價值並不大,除非企業本身具有合適的技能可將這些廣大的訊息內化為需求或決策。而著力於發展循環經濟模式,如投入設計、工程、物流和採購等領域人才可增加商業機會。

(5)  啟動跨部門合作

       創新模式並不會自動創造共同效益,但透過整個價值鏈的合作平台將可互相牽制並提供互助合作機會,例如以大型企業來說,內部整合將可透過協調營造創新機會。

       2.政府部門

(1)  強化情報和認知

       透過企業的訊息宣傳及學術機構的教育途徑,以促使公私部門雙方的合作,這些政策之宗旨為提供宣導,或於大專院校之課程中透過教育之方式來改變個人和企業之既有認知。

(2)  建立合作的平台

       透過政府支持的合作平台,促進異業合作來塑造利益共享的環境。

(3)   推動企業支援及綠色採購計畫

       透過政府的補助來支持循環經濟及智慧資產的發展。此外,建議可透過政府推動綠色採購機制,來支持循環經濟的發展。

(4)   制定監管框架

       政府對於物聯網的活動可透過訂定法規等強制性要求來做為監督管理的方式,並採取滾動式檢討方式持續改善。

(5)   制訂財政框架

       循環經濟之推動可發展不同形式之政府補貼及稅賦,以鼓勵民間推動。

 

結語

       一個高度發展的企業通常是藉由循環經濟與智慧化的相輔相成來成就其價值。這些企業都存在於廣泛的領域,包括製造業、建築業、能源和公用事業、農漁業、物流、廢棄物管理,以及智能城市。

       透過智慧資產之啟用,將可使有限資源減少浪費,無所不在的連結就可以成為新的基礎架構:如實現具效益的物質流模式,使產品、零件和材料可維持在其最具價值的時候,這就是循環經濟的實現,而這種商業優勢將對於使用者和社會產生多重之利益,其創新展現將為未來之商業生態模式。

 

循環經濟與智慧資產之未來驅動模式

       智慧資產之影響將產生巨大改變,而持續以循環經濟的原則模式以創造更多的價值,仍為未來需要克服的挑戰,我們無法預期可影響之程度及結果,但可歸納出以下未來需進行之途徑:

1.作為資源的支柱

       歐洲之研究提到,循環經濟可發展成資源支柱系統,以減少原料使用並優化資源循環增加競爭力。

2.儲存量及流量的優化

       資產監控技術及物質流一直是儲存量需進行優化的問題,透過循環經濟的運作並結合平台共享的模式,可解決逆向物質流之問題,同時對原料的剩餘及複雜度也更加透明。

3.外在成本的揭露及量化

       循環經濟遇到之障礙為轉型過渡期時所隱藏於外部的負成本,以食品生產製程為例,生產過程中產生之溫室氣體排放及造成生態系統的破壞影響並無法實際量化顯示。

 

推動物聯網之應用

     考慮跨整個供應鏈的整合與價值提升,包括原物料的選用、設計製造、產品服務的提供、消費模式、及產品棄置後如何導入循環,以消除廢棄物,讓資源更有效利用,物聯網的啟用為以循環經濟之原則創造新的附加價值,而物質流模式之應用漸趨重要,其創造的價值可超越直接的商業利益,並產生更廣大的社會利益。

       未來政府對於物聯網平台之應用可以法規或強制性要求作為監督管理機制;此外,為管理複雜的數據循環和擷取,企業須更透明化的揭露資訊與數據,同時須因應數據安全與個人隱私之問題,透過上下游整合、跨產業合作,才能真正落實獲取最大利益。

★博文內容均由個人提供,與平台無關,如有違法或侵權,請與網站管理員聯繫。

★博文作者未開放評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