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含金量不足、中美加速脫鉤 開放式網路生態鏈恐朝G2發展

關鍵字 :5GG2
2019~2020年全球各國/營運商投入5G網路商用的數量比4G商用初期更多,但5G用戶市場推展卻不如預期。 DIGITIMES Research觀察,儘管5G傳輸平均速率明顯較4G高出數倍,但缺乏「非5G不可」的應用推動,加上5G網路覆蓋率普遍不到2成,使得多數用戶處於觀望狀態,在電信商降低資本支出的壓力下,形成開放式組網架構發展的新機遇。然中美兩國衝突擴大,兩強產業脫鉤已難避免,開放式網路產業恐朝G2(一個標準兩個生態體系)發展。
  從營運商角度而論,5G使用高頻段資源,因而能有效提升傳輸速率,但使用高頻會提高基地台部署成本,且在缺乏殺手級5G應用之前,營運商能提高的5G資費幅度有限,因此,產業遂提出非獨立式組網與開放式組網方案,以降低營運商初期部署5G網路的資本支出壓力。
  其中,開放式組網模式獲得美國高度支持,主要是川普政府上任後,推動全球產業鏈重組與中美產業脫鉤政策,而開放式組網或能成為排除華為與中興電信設備的解決方案。
  展望後續發展,美國圍堵中系設備供應商的影響恐持續擴大,而以美、日、韓、歐業者為首的美系供應鏈及中系業者之間,逐漸形成各自獨立的兩個生態體系(G2),恐是未來5G/通訊產業發展方向。
  • 根據GSA (Global mobile Suppliers Association)至2020年第1季統計,全球累計已有81個營運商提供5G網路商用服務,覆蓋國家數則達到41個。
    • 比較4G、5G第1年在商用網路數/國家數的差異,5G分別商用59個網路及31國覆蓋,4G僅17個網路商用及10國覆蓋,顯然5G全球化進展速度更快。
    • 歐洲是5G商用國家數量比重最高的地區(42%),其次為亞太(21%)及美洲(16%),代表現階段5G發展仍以電信成熟市場為主。
  • 至2020年第1季累計全球5G用戶數為6,360萬,較2019年第4季大幅增長259%,然其中87%集中在中國大陸,9%在南韓,說明多數5G用戶市場規模仍相當小。
    • 比較4G、5G網路商用第1年用戶數差異,美國與南韓4G用戶數分別達到560萬及1,580萬,而5G用戶數卻分別只有60萬及590萬,顯示初期行動用戶對5G通訊需求、電信商5G網路涵蓋範圍不若4G大
  • DIGITIMES Research觀察,5G用戶市場成長不如預期,主因缺少殺手級應用及網路覆蓋率不足,導致用戶使用體驗不佳。
  • 5G傳輸頻寬雖明顯較4G高,但覆蓋率卻遠低於4G網路。觀察美國、南韓、英國等三個較早投入5G網路商用化的一線(Tier 1)營運商,其5G網路可用性亦僅1~2成,而4G網路可用性普遍達到95%以上。
  • 由於5G網路對行動寬頻用戶的需求尚不明顯,且網路覆蓋率偏低,因此觀察現階段多數營運商採取類似「加值型5G網路服務」的資費概念。
  • 以全球主要5G用戶市場國家(美國、南韓、日本、英國、中國)為例,多數業者4G與5G資費差異相當有限,在相同(或接近)的數據流量使用條件下,使用5G網路每月僅需加價5~10美元,而南韓SKT更是提出比4G更便宜的(吃到飽)費率,以加速4G用戶朝5G過渡時程。
  • 由於4G可用頻寬資源相對5G較少,因此電信商在提供不限數據流量資費時的營運成本可能更高,因此才會出現5G比4G更便宜的方案。
  • 許多國家均提供數據流量不限的方案,而針對網速(如500Mbps/ 1Gbps/ 1.5Gbps)進行差異化收費模式,或許是未來5G資費差異化的發展方向。
  • DIGITIMES Research觀察,獲得更快的傳輸速率是通訊世代演進的重要指標,而使用更高頻的頻譜資源是取得更大傳輸頻寬的主要手段,例如2G/3G世代主要使用sub-2GHz頻譜、4G LTE則是sub-3GHz,而5G則一舉拉高至sub-7GHz及mmWave。
  • 使用更高頻段的優點是能獲得更多頻譜資源,但缺點是越高的頻段波長也越短,電磁波的繞射能力更差,因此需透過陣列天線以及更高階的波束成型(beamforming)/ 波束追蹤(beamtracking)等技術,來克服網路訊號覆蓋能力較低的問題。
  • 儘管大規模陣列天線設計的基地台可提高5G網路覆蓋能力,但相對也會大幅提高電信商的部署/營運成本。
  • Morgan Stanley預估中國、美國、南韓、日本10年累計4G、5G資本支出(CAPEX)相較,5G CAPEX普遍會高出1~2倍甚至超過。
  • DIGITIMES Research觀察,網路CAPEX自4G以來不斷攀升,未來過渡到5G世代,營運商將需付出更大的網路部署成本。為加速5G市場化腳步,5G組網模式出現新的演進變化。
  • 非獨立式組網(Non-Standalone;NSA) :過去升級3G/ 4G網路,營運商需先完整部署核心網至基地台間所有設施才能開台營運,5G則提供可複用4G核心網接入5G基地台的NSA組網模式,降低營運商初期5G轉換成本。
  • 開放式組網:電信設備長期以來由少數供應商寡佔,此生態恐不利5G拓展新興應用服務。開放式組網訴求電信設備軟硬體解構,設備介面/規格標準化、最終將因更多供應商進入市場競爭而降低營運商組網成本。
  • 儘管每年全球電信設備產值近2,000億美元,但通訊設備研發成本極高,傳統電信設備供應商加拿大北電網路(Nortel Networks)被愛立信(Ericsson)購併、阿爾卡特朗訊(Alcatel-Lucent)被諾基亞(Nokia)購併等,均說明營運不易的景況。
  • 華為、中興兩大中國電信設備供應商因國家通訊技術自主政策影響,及受惠龐大的內需市場,自成立以來不僅未有出售股權的營運壓力,更在國家研發基金扶植下,能提供市場極具競爭優勢的解決方案,華為自4G世代中後期起,已成市場領導者。
  • 美國自川普政府上任以來,其國際/國安戰略多有調整,中國崛起亦成為美國全球戰略上的競爭對手,對電信產業及5G通訊發展不可謂不大。
  • 國際戰略:美國正逐漸走向去全球化發展路線,改採單邊/雙邊主義策略。
  • 國安戰略:美國正式將中國視為競爭對手,並逐步實施去中化、中美脫鉤(decoupling)策略,尤其是先進技術專利/產品出口中國的管制日趨嚴格,對中國以中下游產業鏈為主的電信設備/通訊終端市場影響明顯。
  • 供應鏈重組:美國期望建立新的經濟/供應鏈體系,主要是排除中國參與其中,例如在推動5G開放式組網產業的Open RAN政策聯盟中,沒有任何一家中國廠商。
  • 國家補助:在推動去中化、中美產業/產品脫鉤過程中,不可避免將加重一般企業經營成本,而美國正透過國家補助,以加速/降低去中化政策的時程與阻礙。
  • 由於美國對去中化、中美脫鉤政策的積極運作,越來越多國家陸續宣布將移除或轉換華為供應5G電信設備的角色,後續可關注華為最大的海外市場歐洲,是否會出現骨牌效應。
  • 2018~2019年中,共計有4家營運商宣布更換部署RAN網供應商,不再採用華為產品,而2020年上半,就有3家營運商及英國更換/排除華為電信設備,顯然美國的圍堵策略已有擴大之勢,而愛立信成為最大受惠者。
  • 2020年7月,英國政府翻轉之前華為可部分參與5G網路部署的決議,確定將華為完全排除在電信設備供應商之列,2021年後將禁止採購華為新品,並提供7年(至2027年)緩衝時間,陸續替換既有華為設備。
  • DIGITIMES Research觀察,更多營運商/國家陸續加入排除中國電信設備商行列,除美國在國安議題的戰略施壓外,對華為斷供核心零組件恐怕也是評估未來能否穩定供貨的關鍵因素之一。
  • 開放式組網提供低成本組網,也有可能被作為部分應用場景的主流選項。
  • 美國加速全球市場去中化政策推動,對華為2020年上半營收影響尚有限,為人民幣4,540億元,年增率仍達到13.1%,但年增幅卻是近5年新低。
    • 華為營運商業務年營收雖呈現穩定增長,但近5年營收佔比逐年下降,顯示華為近年增長動能主要來自智慧型手機等消費性產品,而非電信設備業務。
    • 中國內需市場佔華為區域營收比重有逐年升高之勢,且在美國圍堵政策下,民族主義對華為營收激起推波助瀾效果,尤其2019年華為消費性業務營收增幅高達34%,使其中國市場營收比重較2018年大增7.4個百分比。
  • 從華為近年財報觀察,美國對華為的禁令與影響至今還不明顯,原因之一是華為在美國實施禁令前已預儲許多關鍵零組件,現階段對華為的出貨影響有限。
    • 其二是美國禁令助長中國民族主義升溫,加上2020年華為再獲中國50~60萬座5G基地台招標案中最大贏家,因此消彌國際市場對華為營收的影響。
    • DIGITIMES Research觀察,在美國主導的供應鏈重組策略下,5G通訊未來恐朝向G2 (Group 2)體系發展,即一個標準、兩個生態體系。
  • 美國擴大對開放式組網架構的支持,原因歸納以下兩點:
  • 中美兩大強權自組5G生態圈的競爭態勢益發明顯:
  • 2020年5月由美國聯邦政府主導成立Open RAN政策聯盟,至今已涵蓋歐、美、日、韓、台等45家業者參與,獨缺中系業者。
  • 華為同時間也自組5G汽車生態圈,同樣未納入任何美系業者。

★博文內容均由個人提供,與平台無關,如有違法或侵權,請與網站管理員聯繫。

★博文作者未開放評論功能